馆藏品鉴|藏书类镇馆之宝——《四库全书》
2020-03-23    
Array

【摘要】  卢仁龙先生慷慨地将珍藏的最后一套文津阁《四库全书》影印版捐赠给书院 . . .

  读书,可明智,可怡情,可固德,可养性。
  在逸迩阁书院的各个藏馆中,珍藏着无数珍贵书籍、古籍善本及藏品,讲述、记录、书写着一个个鲜活而又叹为观止的故事,彰显着深厚的文化底蕴,传递着强大的文化自信,为此,逸迩阁书院将推出“馆藏品鉴”系列。本期我们带您走近逸迩阁书籍类镇馆之宝——文津阁《四库全书》影印版,让您在他的“前世今生”中探寻其鲜为人知的曲折命运、沧桑传奇,感悟灿烂的中华文明。
 
千秋巨制
 
  《四库全书》全称《钦定四库全书》,是在乾隆皇帝主持下编纂的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套丛书,在中国文化典籍史乃至学术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。它由纪晓岚等360多位高官、学者编撰,3800多人抄写,耗时十三年编成。收录了当时在全国各地征收的流通图书、清内廷收藏的图书以及《永乐大典》中辑出来的珍本善本,囊括了从先秦到清乾隆历代所有的重要典籍,涵盖了古代中国几乎所有的学术领域。全书分经、史、子、集四部,故名“四库”,按学科分四十四类编排,各依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季,采用分色装潢,以便检阅。据文津阁藏本,共收录3462种图书,共计79338卷(相当于《永乐大典》的3.5倍),36000余册,约八亿字。
 
文津阁《四库全书》原书
(图片来源于国家图书馆公众号)
 
逸迩阁书院馆藏文津阁《四库全书》影印版
 
抄写底本
 
  据说当时抄写人员的选取方法,皆经过三次修改。初由保举,又改为考查,最后又改为从乡试落第生徒中挑选,择其试卷字迹匀净者予以录用。
  这样,先后选拔了3826人担任抄写工作。抄写时也有严格规定,有奖有罚:每人每天抄写1000字,每年抄写33万字,5年限抄180万字。五年期满,抄写200万字者,列为一等;抄写165万字者,列为二等。按照等级,分别授予州同、州判、县丞、主簿等四项官职。发现字体不工整者,记过一次,罚多写10000字。由于措施得力,赏罚分明,所以《四库全书》的抄写工作进展顺利,每天都有600人从事抄写工作,至少可抄60余万字。
 
文津阁《四库全书》影印版部分内容实拍
 
七阁深藏
 
  乾隆四十七年(1782年)初稿完成,乾隆五十七年(1792年)全部完成。共手抄7部,分别藏于北京紫禁城皇宫文渊阁、京郊圆明园文源阁、奉天故宫(今沈阳)文溯阁、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,合称“内廷四阁”(或称“北四阁”)。尔后又在镇江金山寺建文宗阁,扬州大观堂建文汇阁,杭州西湖行宫孤山圣因寺建文澜阁,即“江浙三阁”(或称“南三阁”),各藏抄本一部。底本存于京师翰林院。
 
逸迩阁书院文津阁《四库全书》馆实拍
 
颠沛流离
 
  《四库全书》抄毕送藏后,伴随“康雍乾盛世”的余光,度过了半个多世纪宁静祥和的时光。随后,《四库全书》饱经战火摧残,厄运接连不断。
  首先遭到毁灭性破坏的是江南三阁。清道光二十二年(1842年),英军攻陷镇江,文宗阁《四库全书》损失了一部分。清咸丰三年(1853年),太平军攻打镇江金山,文宗阁与《四库全书》全部被焚。太平军占领镇江后又进克扬州,文汇阁及所藏《四库全书》也被付之一炬。咸丰十一年(1861年),太平军攻陷杭州,文澜阁虽存而栋宇半圮,阁书星散。以后历经数次抄补,基本复原。但又屡经迁徙,今藏于浙江省图书馆。南方三阁,仅此孑遗。
  北方四阁,首先遭殃的是文源阁《四库全书》,咸丰十年(1860年),英、法联军攻占北京,圆明园被焚,文源阁《四库全书》及贮藏于味腴书屋中的《四库全书荟要》化为灰烬。文渊、文津和文溯三阁《四库全书》虽完好保存至今,但都已阁书分离。抗日战争爆发后,文渊阁《四库全书》被运出故宫,至今未能回归,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。辛亥革命后,文溯阁《四库全书》曾一度运至北京故宫的保和殿存放,1925年又被运回沈阳。1966年,文化部决定将其从沈阳移交当时的“战备图书馆”——甘肃省图书馆收藏,保存至今。现藏于国家图书馆的文津阁《四库全书》,是7部中保存最为完整并且至今仍是原架、原函、原书一体存放保管的唯一一部,也是被普遍认为学术价值最高的一部。
 
文津阁《四库全书》影印版实拍
 
历史影响
 
  《四库全书》作为一项规模空前的文化工程,蕴含着华夏民族数千年的思考、智慧和力量,中国传统的文、史、哲、理、农、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可以从中找寻它的源头和血脉。因此可以说,《四库全书》的编修对中华传统典籍的梳理和保存起到了重要作用。特别是数千学人历时十载,呕心沥血,将他们的毕生所学都融入了其中,每一个人都在诉说着属于那个时代的辉煌和灿烂。正楷抄写笔笔不苟,字体规范工整一致,煌煌七部如出一人,使这套出版史上的巨制成为举世罕见的绝世珍品,也成为国家正统和文化根基的象征。
 
文津阁《四库全书》影印版实拍
 
影印版《四库全书》问世
 
  据商务印书馆馆史记载,当时北洋政府要求原样印刷《四库全书》,但因耗资巨大,预计印成需要二、三十年,最终作罢。此后风云变幻,军阀混战、国民政府建立、日寇侵华……乱世中,《四库全书》复制工程再也无人提及。
  直到近百年后的2002年,北京商务印书馆再次动议影印文津阁《四库全书》,迅即得到了国家图书馆认同并大力支持。随后,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同意中国出版集团承担出版工作,并由商务印书馆负责实施,同时发文批准文津阁《四库全书》为国家重点出版项目,并希望该项目成为新世纪一项标志性的文化出版工程。
  2003年,影印文津阁《四库全书》出版工程正式启动,文津阁《四库全书》才重新进入人们视线。湘籍出版家卢仁龙先生,商务印书馆四库全书出版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,他在早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,采集影印资料是最重要的前期工作。《四库全书》异常珍稀,10多年前,在国家图书馆拍摄时,都有武警护卫。翻看时要小心翼翼,手汗、口水都不能沾上去。工作人员每天经过全面消毒后戴着口罩手套进入书库为《四库全书》拍照。拍230万页《四库全书》的工程耗时四年,共用坏了16部数码照相机。重印的《四库全书》纸张、木材等原料均尽量与原作材料相仿,装订、摆放也照原样,力求重现《四库全书》原貌。卢仁龙先生表示:“一切的工作,都是为了力求达到最逼近文津阁版《四库全书》的品质。这不仅是再现,更是一种创造。”
  2014年,一套原大原色原样复制的文津阁《四库全书》问世。这套全书耗用手工宣纸6000刀、楠木函盒6144个、书架128个、600多平米藏馆,它的复制从数码拍摄、数据修正、试制、正式生产到完工,一个工作团队前后历时十余年,其艰辛可想而知。
 
逸迩阁书院文津阁《四库全书》馆实拍
 
《四库全书》与逸迩阁书院的人文情怀
 
  龚鹏程先生,当代著名学者和思想家。在听闻高易两大家族藏书近50万册,要创办国内最大的民办公益图书馆时,他给予了极大的支持,不仅亲自题写了逸迩阁书院及文津阁四库全书牌匾,而且还决定出任书院名誉院长。在龚院长的引荐下,书院与卢仁龙先生结缘。当卢仁龙先生得知家乡创办了中国最大的民办书院后,他慷慨地将手上珍藏的最后一套文津阁《四库全书》影印版捐赠到这里。
  在“中国读书公园”的项目内,书院还与卢仁龙先生共同规划了“《四库全书》博物馆”。届时,他会将影印《四库全书》时的资料和器材移入该博物馆内,供广大民众全面了解这项浩大文化工程的意义所在。对于卢仁龙先生而言,不管是负责影印出版《四库全书》,还是为逸迩阁书院无偿的捐赠,都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延续。
 
龚鹏程先生(右)为逸迩阁书院文津阁《四库全书》馆提名
 
卢仁龙先生(中)在逸迩阁书院文津阁《四库全书》馆指导工作
 
  全套文津阁《四库全书》影印版珍藏在逸迩阁书院二楼,现书院已正常开放,广大读者可直接前往参观鉴赏,与《四库全书》“面对面”,一起领略这项巨大文化工程的风采,充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!
 

 
(以上部分文字资料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)

上一篇:第一页
下一篇:馆藏品鉴|藏品类镇馆之宝——虎钮錞于